我的旅程開始了。

從在華碩工作的時候,每天早晨都在夢想的建築自助之旅,從今天開始實現了。

之前在旅行書上看過一句話,很適合作為自助旅行的態度:

自助旅行,預期會去接觸預期不到的事情。

這句話對我來說很貼切,因為第一天出門,淡水就已經下雨,而且身體感到有一點小感冒。冒著雨,我完全不想取消旅程的可能性,雖然說氣象預報也說接下來一週都會下,但我管不了這麼多,這趟旅行的意義不見得在於我到底看懂多少建築,而在於我願不願意走出去,去實踐我的夢想。

一上火車就開始睡,醒來時差不多已經到了宜蘭,翻了翻行程表,今天打算要參觀以下幾個建築:

宜蘭縣西堤社福館->二二八紀念物->OM HOUSE->新福宮廣場

火車站一出,馬上就發現一棟新奇的建築”丟丟噹森林”,整個建物看似是幾個葉片包圍的廣場,旁邊有設座位及觀景台,我想他應該算是個公共展演的空間。


順代一提,這裡的125機車借一整天是400台幣,說貴也還好(後來發現是被坑錢)。


第一站我到了西堤社福館,這地方我本來因為不容易到達,想說挑過這一站,沒想到卻是另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建案。 

        西提社福館,由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所設計,雖然說社會福利館是一般公家辦公的行政單位,但建築師以全新的設計思維,來推翻這一般的生硬形象,反倒賦予這棟建築與”社會福利”間的必然關係。整個建築約呈現”ㄇ”字型,在中間形成中央廣場,不同棟的社福員可以格空相望,這樣的設計有刻意加強人們凝聚力的意思在。




廣場中央有個戲水區,讓人聯想到宜蘭的親水公園,或許宜蘭居民就是有這樣獨特的親水性。
 


        不採大片玻璃的辦公形象,反而大量使用紅磚、粗水泥等材料融入附近社區,是個幾乎全開放是的辦公空間,任何居民都可以自由地穿越這個建物而不受限制,與客家”土樓”不同,反而比較像是許多鄉村聚落中的”埕”。
建物周圍的紅磚民房


社福館所使用的紅磚


建物入口處,完全是開放的,歡由任何人進入


從建物頂樓往後方望去,可看見周遭的建築風格


         每一層樓看似都像是由許多民間小房所夠成的,有自己的屋頂與屋簷,穿梭在其間,感覺就像在街坊巷弄中一樣,可以說是很成功地與周遭融合。
從遠處觀看建物的右側

        在當中上班的員工想必是很幸福,每間辦公室都由水泥與木頭混搭配而出,在辦公室內隨意擺上一張雙人沙發我可能就想在那裡呆一天了。我一路從一樓拍到六樓,當中發現許多社會福利當中比較罕見的項目,比如說專為盲童設立的”聽語教室”或是為殘障朋友設立的復建中心等,甚至有設置了一個多功能實驗劇場。
進去剛好有員工在上韻律課,在這上班果然是幸福




        在二樓很特別的延伸出一木製短橋穿越旁邊的馬路,竟然將人引領至宜蘭河的河濱公園!延伸出來的這塊地方,特別將路橋下的空間規劃為老人休閒活動場所,實在是挺貼切反映出台灣老年人的習慣。不過剛好我來的時候是周間而且天氣不佳,不然我想這裡應該是許多大人小孩喜歡來的休閒場域才對。

社福館延伸出來的陸橋

建設中的觀景台


橋下老人活動中心,這夠融入當地生活了!

在建物往後望其實就可以看到河畔平原


從陸橋直接引領到的河畔平原

        時間剛好是中午了,乾脆就在社福館所設立的餐廳用餐。本來沒有想的太多,沒到這間餐廳是專門聘用一些肢體殘缺或心智障礙的員工餐廳,很高興這家餐廳這樣做,等於是做了社會福利餐廳的模範店,為社會公益盡分心力。剛開始還不大習慣,不過一看見些員工們認真滿足的模樣,反而覺得以後應該要常來,其中一位看似領班的員工,在頸部有嚴重灼傷,甚至有些變形,不過他大方的找我聊天,不但和我介紹餐點,還向我遞名片!他一邊招呼其他客人,一有空就會來找我聊,介紹宜蘭的大小事。我從他的言行中我看見自信,一個殘障人士鮮少擁有的特質,光是這一點,我想這間餐廳就已經很成功了,這些殘障人士需要的不多,或許就是一份認同,一份穩定的工作,我仔細地觀察他們每一個的工作態度,他們雖然比較慢,但確認真;雖然愚鈍,卻充滿熱情與喜樂。這間店叫做蘭坊,在宜蘭和羅東都有連鎖店,中午我點了一份豆乳豬肉火鍋,僅需160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cher198312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